“小窗框”撬动“大产业” ——西南铝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侧记

来源: 中国铝业报时间: 2025-04-14作者: 彭英

近日,西南铝负责人在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新质生产力年度盛典”时,现场展示并讲述了西南铝成功研制国产大飞机C919旅客观察窗用铝合金材料并实现了自主可控的故事。小小铝合金“窗框”的背后,不仅书写着胸怀“国之大者”的西南铝在关键材料领域开展研制攻坚的艰辛历程,更折射出西南铝人在科技创新的漫漫征程中不畏艰难、上下求索、创新求变的精神。

寻光:十年一铝

国产大飞机C919旅客观察窗生产难度非常大,用到的材料此前只有一家国外企业能够生产,价格昂贵,交货周期长。为了避免受制于人,西南铝毅然决定自主研发这款材料。

“旅客观察窗虽然只有1.5公斤重,但其用材料成分极其复杂,制造精度要求也非常高。因为飞机在高空高速飞行过程中要承受很大的空气压力,所用材料必须满足民用飞机安全性要求。整个观察窗和机身的贴合度偏差不能超过0.2毫米。”项目团队负责人陈丽芳介绍。

经过不断摸索实践,西南铝成功攻克了“卡脖子”技术难题,取得了材料组织性能较国外更优的成绩。这面小小的旅客观察窗的成功研发,是西南铝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掌握关键铝合金材料领域自主权的生动写照。

西南铝于2005年启动国产大飞机C919用铝材研发工作,2015年成功研发出相关配套材料。十年间,西南铝人一步一个脚印,在科研的路上攻坚克难、不倦追求。

国产大飞机C919机身采用的铝合金材料占总结构的62%以上,其中关键的一款7050铝合金厚板,被称为行业内最难铸造的铝合金之一,对西南铝的原料纯净度和制造技术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西南铝从第一个阶段的三炉三批到第二个阶段的三炉十批,经历上千次试验,投入数千吨材料,最终实现了稳定生产。

依靠自主创新的研发生产能力,西南铝成为国内首家通过铝合金材料适航认证并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铝合金材料的企业。截至目前,西南铝已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了各类高性能铝合金材料上千件近千吨,全面满足了国产大飞机C919所需铝材的保供需求。

破壁:关键一环

在为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提供坚实材料保障的同时,西南铝还护航我国的太空探索,开启国产高端制造迈向星空大海的新篇章。

作为用于运载火箭、空间站等航天器的关键结构材料,铝合金锻环就像火箭的骨架,火箭直径以及运载能力都取决于它,因此被称为火箭上天的“关键一环”。

早在1989年,西南铝就锻造出了3.5米环,被誉为“亚洲第一环”,用于“长征二号”火箭。此后,西南铝又陆续锻造出5米环、10米环。

“别看10米这个数字不大,但这个直径的环件成型非常困难,只有我们的‘国宝装备’3万吨模锻压机才能完成。生产10米锻环光坯料就要用10余吨,它能将火箭的起飞推力增加3倍,运载能力也大幅提升。”中铝集团首席工程师周华介绍。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关键一环”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西南铝人不讲条件、不惜代价为国家做好技术储备的使命与担当。

蝶变:攀“高”向“新”

西南铝积极落实中铝集团“四个特强”战略部署,大力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不断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易拉罐饮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罐身、瓶盖和拉环都采用铝材制造。由于技术受限,我国的易拉罐铝材一度需要进口。西南铝凭借多年技术攻关,成功实现了我国易拉罐铝材生产制造的国产化。如今,西南铝生产的易拉罐铝材市场占比在30%左右。

从易拉罐到“驶”向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手机壳、笔记本电脑等,西南铝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 近年来,民用航空、新能源、轻量化、船舶等新兴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西南铝抓住“新风口”,全速开启新赛道,让以中高端民品市场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汽车轻量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们从十几年前就开始研发车用铝合金材料,现已成为多家头部汽车厂家的主要供应商。使用铝材,汽车车身可减重30%到40%,整车可减重10%左右,同时新能源汽车行驶里程增加20%左右。”西南铝技术中心负责人表示。

在挑战中寻光,在困难中破壁,在磨砺中蝶变,如今的西南铝,正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目标,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附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香港六宝典资料大全冰雨资料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