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科技创新攀登者 ——记“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铝材料院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一级研究员王军强

来源: 中国铝业报时间: 2024-07-17作者: 李宁蒙 张燕珍

王军强,中铝材料院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一级研究员。自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以“热爱之心”耕耘“科研初心”,瞄准铝合金制造领域“关键核心”破解“卡脖子”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入选北京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获评“昌平区最美科技工作者”、中铝集团“钻石计划”人才。今年七一前夕,他又荣获“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坚定初心  奋力攻坚克难

王军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以党建引领科研,构建院企跨部门联合科研团队,解决企业难题:通过党建联建共建,与东轻成立“王军强—路丽英青年联合工作站”,与西南铝开展党建结对,针对7xxx厚板加工变形调控、5xxx厚板缺陷控制、7xxx某大型锻件尺寸稳定性等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团队年均服务企业200天以上。

为有效控制航天关键结构件10米直径铝锻环机加工变形,王军强在表面温度超过60摄氏度的大型铝锻环上跟踪测试残余应力,提出锻环消减残余应力冷压方案,保障了锻环一次研制机加工尺寸精度满足要求。

为保证建立的某高强韧铝合金热轧数字化预测模型能够有效指导生产,他第一时间赶到几百摄氏度的热轧板现场,在热成像仪高温断电保护数次的情况下,坚持获取真实工业生产数据,实现了热轧微观组织的有效控制。

致知力行  突破核心技术

王军强秉持“既要有优秀的科学理论创新能力,更要有良好的技术实践能力,将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做国家和企业需要的创新人才”理念,在科研道路上孜孜求索、一路高歌。

王军强主研发的“切缝翘曲法厚板铝合金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实现了200毫米以内航空铝合金厚板全厚度残余应力的低成本、高精度测试,入选市场监管总局首批产业计量成果,形成了有色团体标准,实现了7050、2024铝合金厚板全厚度残余应力的高效率测试评价,显著提高了国产航空厚板的加工变形调控能力,有效保障了C919国产大飞机铝合金等厚板的国产化应用;研发的“切缝翘曲法薄板内部残余应力测试装备”实现了0.1至6毫米薄板材全厚度残余应力定量测试能力,填补了该领域空白;制定的《薄板残余应力测试》团体标准,推动了国产飞机蒙皮薄板的研制进度;研发的二次切割轮廓法测试技术,实现了2xxx、7xxx等大规格航空铝合金型材全截面残余应力工业化测试,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将超声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在铝合金制造领域进行工业化应用,为7xxx复杂规格锻件、3米/5米/10米直径锻环等材料制备过程残余应力跟踪检测提供了数据支撑,提升了国产大规格锻件的研发效率。

他提出系列数字化温度—力学—微观组织调控方案,为高强7xxx铝合金热轧组织调控提供了优化方向,在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保障多项国家重点任务有效推进的同时,为企业降本增效1.87亿元以上。

面向未来  打造原创技术

“材料基因工程”的数字化研发已成为未来材料研发趋势。面向未来发展方向,王军强牵头搭建中铝材料制备全流程仿真平台,改进材料研发传统“试错”模式,运用数字化仿真模拟技术,系统开展7050铝合金厚板、2xxx及7xxx大规格型材、3米/5米/10米大规格锻环制备全流程工艺参数—残余应力—机加工变形规律研究,为航空铝合金厚板、型材及环件残余应力测试、调控及评价提供了系列解决方案,显著提高了航空关键构件的成品率;建立基于热轧全流程温度—力学—组织预测模型,掌握了7xxx高强铝合金厚板以及5182、6016等汽车用铝合金薄板的热轧全道次微观组织分布规律;提出低成本3D打印技术等系列探索性技术,先后获得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优秀奖、中国仿真技术贡献奖等奖项。

“我和我的团队将以‘云路鹏程九万里’的冲劲和‘雪窗萤火二十年’的韧劲,聚智聚力,创新创造,为‘新中铝’建设贡献更大力量。”王军强说。


附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香港六宝典资料大全冰雨资料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苹果版下载

安卓版下载